30年浏览器之战:人工智能浏览器是未来吗?

OpenAI 和 Perplexity 于 2025 年 7 月宣布即将推出基于人工智能的浏览器。这一消息标志着近三十年来浏览器霸主之争的又一篇章。从历史上看,浏览器一直是决定数据收集、广告收入和用户忠诚度的门户,因此其主导地位对科技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QQ截图20250715084425

如今,谷歌 Chrome 占据了全球约68.35%的市场份额。但这种强大的地位并非始终如一,正如 Netscape Navigator、Internet Explorer 和 Mozilla Firefox 等先前的市场领导者所证明的那样。 

这就是过去 30 年浏览器之战演变的故事。

TL;DR:浏览器战争 30 年时间线

到 1995 年中期, Netscape 占据了早期网络浏览器的80%市场份额,最终由于与微软操作系统 (OS) 的捆绑,它败给了 Internet Explorer。

到 2003 年,微软的 Internet Explorer (IE) 网络浏览器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5%的峰值。

Mozilla Firefox通过推出标签页、扩展和速度创新打破了 IE 的垄断,在 2009 年达到了31.56% 的市场份额。

2012年,Chrome超越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占据全球浏览器市场31.42%的份额。

Perplexity AI于 2025 年 7 月 9 日推出了其首款人工智能网络浏览器Comet 。

虽然目前还没有官方公告,但路透社在 2025 年 7 月 9 日报道称,OpenAI 即将推出一款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网络浏览器。

Netscape 如何败给微软的 Internet Explorer

Netscape Navigator 自1994 年推出以来,迅速成为商业互联网发展初期的主流网络浏览器。它凭借其用户友好的界面以及书签、安全的在线交易等开创性功能,深受用户喜爱。 

到1995年末,网景已占据了80%的绝对市场份额,成为网络浏览概念的代名词。这种主导地位也引发了竞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来自微软的竞争。 

微软凭借其对操作系统的控制力,将 Internet Explorer 与 Windows 95 免费捆绑销售,极大地重塑了浏览器市场格局。这一策略帮助 IE在 1997 年 Internet Explorer 4.0 发布后获得了约60% 的市场份额。

IDC 对 1,084 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Netscape 浏览器的份额从 1997 年底的 51% 下降到年中的42%。IE 积极的定价策略(免费)、分销优势以及后续版本的改进功能加速了这一市场转变。

1999 年初, Netscape 以100 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出售给了 AOL 。随后,AOL 于 2007 年关闭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网络浏览器 Netscape Navigator。 

Internet Explorer 如何通过捆绑销售占领浏览器市场

微软积极地将 Internet Explorer 与其占据主导地位的 Windows 操作系统捆绑销售,从根本上重塑了浏览器市场的竞争格局。随着 Internet Explorer 市场份额的飙升,竞争对手实际上已销声匿迹,到 21 世纪初,IE 几乎无人能撼动。 

到 1997 年,Internet Explorer 已占据了大约60%的浏览器市场。

由于免费提供以及与 Windows 98 和 Windows 2000 的紧密集成,IE 的份额继续快速攀升,到 21 世纪初已达到90%以上。

到 2002 年,Internet Explorer 占据了全球浏览器使用量的95%,成为几乎所有互联网用户访问网络的唯一门户。 

当时,Netscape Navigator 和 Opera 等竞争对手的浏览器市场占有率微乎其微。据称,微软让其他软件公司很难将其产品安装在运行 Windows 的个人电脑上。 

1990年,联邦贸易委员会开始调查微软的软件营销行为以及将应用程序与其操作系统捆绑销售可能造成反竞争的行为。这违反了美国反垄断法。

美国司法部长珍妮特·雷诺联合美国20个州于1998年对微软发起反垄断诉讼。2000年6月7日,杰克逊法官下令将微软拆分为两家公司,并责令其改变对待竞争对手的行为。

2001年9月6日,美国司法部宣布不再寻求将微软拆分为两家公司,理由是需要加快法庭程序并保护消费者。

这段垄断时期凸显了市场停滞的更大风险。这种停滞为未来专注于速度、安全性和用户体验的公司铺平了道路,并导致了2000年代中期浏览器市场的又一次颠覆。

Mozilla Firefox 的崛起如何挑战 Internet Explorer?

在 Internet Explorer 占据主导地位数年后,Mozilla 的 Firefox成为了引人注目的替代品。

Mozilla Firefox 1.0 于2004 年 11 月 9 日作为开源项目发布。全球志愿者社区齐心协力,将 Firefox 打造为一款安全、可定制且用户友好的浏览器。

截至 2005 年 5 月,Firefox 的市场份额从 2005 年初的 5.6% 上升至 8 %,而同期 Internet Explorer 的份额则从 90.3% 下降至 87.2%。

Firefox 的使用率从 2004 年 7 月的 2% 增长到2007 年 6 月的 12%。它在欧洲尤其受欢迎,2007 年 3 月的市场份额达到 24.1%。

2009年11月,Mozilla Firefox 的受欢迎程度达到顶峰,占据了全球约31.82%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Internet Explorer 的市场份额下降到了55.89%。

谷歌于2008年9月1日推出Chrome浏览器,截至2010年12月,已占据全球浏览器市场 14.24%的份额。

Chrome 创新的快速发布周期和卓越的 JavaScript 性能开始吸引 Firefox 的早期采用者群体。Mozilla 的成功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它鼓励了 Web 标准的开放性,并提高了用户对浏览器性能、安全性和自定义方面的期望。Firefox

的巅峰时期凸显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当用户看到速度、功能和控制方面的切实改进时,他们会做出积极的反应。Mozilla 的发展势头很快面临来自 Chrome 的激烈竞争,为浏览器市场的另一次转变奠定了基础。

Google Chrome 如何颠覆浏览器市场?

Chrome 通过专注于速度、设计和快速更新周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浏览器的期望。Chrome 简约的界面、闪电般快速的 V8 JavaScript 引擎以及每六周一次的稳定更新,使其拥有独特的吸引力,吸引了众多用户放弃其他替代方案。

到 2011 年底,Chrome 在浏览器市场份额上超越 Mozilla Firefox,成为全球第二大最受欢迎的浏览器。2011 年 12 月,Chrome 的市场份额为25.08%,而 Firefox 的市场份额为 23.25%。

到2012年7月,Chrome浏览器正式超越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占据全球约30.13%的市场份额,同期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市场份额为28.49%。

2013年1月,Chrome占据全球浏览器市场的31.71%,领先于IE的26.55%。到12月,Chrome的份额上升至35.82%,而IE则下降至18.09%,Firefox则下降至14.83%。

Chrome 的快速崛起迫使微软重新考虑其浏览器战略,最终导致 Internet Explorer 在随后的几年里被 Microsoft Edge 取代。Chrome 的崛起凸显了持续创新、速度和以用户为中心的简洁性的重要性,并树立了未来浏览器竞争的新标杆。

Chromium 时代的定义是什么

谷歌于2008 年发布了开源 Chromium 引擎。它很快成为大多数新浏览器的基础,将浏览器竞争重新定义为独特功能的竞争,而非性能的竞争。 

微软于 2015 年7 月 29 日通过适用于 Windows 10 的 Edge 重新启动了其浏览器战略。它最初依赖于自己的渲染引擎。

为了提高与 Windows 和 macOS 的兼容性,Microsoft Edge 于 2020 年1 月 15 日切换为 Chromium 引擎并重新上线。

与此同时, Brave(注重隐私)、Opera(功能丰富)和Vivaldi (高度可定制)等小众浏览器虽然拥有忠实的追随者,但追随者数量有限,这凸显了在 Chromium 主导的市场环境中实现差异化的挑战。

到 2025 年,谷歌 Chrome 继续保持主导地位,凭借无与伦比的生态系统整合和广泛的分销渠道,保持了约68.35%的全球市场份额。

苹果于 2003 年1 月 7 日推出了适用于 Mac 的 Safari。到 2025 年,它的市场份额稳定在16.25%左右,得益于其在所有 iOS 和 macOS 设备上的默认位置。

尽管 Microsoft Edge 战略性地重新推出 Chromium 版本,但它仍难以获得关注,截至 2025 年 6 月,其市场份额徘徊在4.97%左右。

Firefox 的受欢迎程度继续下降,到 2025 年 6 月市场份额约为 2.37%。

尽管 Opera 早期就进行了集成 VPN 和消息传递功能等创新,但截至 2025 年 6 月,其市场份额仍为 1.85%,仍属于小众市场参与者。

Brave 吸引了一批忠实的小众用户,他们注重隐私和广告拦截功能。到 2025 年,其市场份额约为1.059%。

Chromium 时代凸显了当多种产品依赖共享技术基础时差异化的重要性和难度。

人工智能浏览器是未来吗?

2025年,随着人工智能浏览器的涌入,网页浏览的新时代即将开启。OpenAI 

宣布即将推出一款浏览器,该浏览器将与其广受欢迎的ChatGPT直接集成。它可以执行购物、预订、表单提交和个性化帮助等实时任务,而无需用户手动浏览网页。 

OpenAI 即将推出由 ChatGPT 驱动的浏览器,旨在利用其现有的每周超过 5 亿活跃用户群作为切入点。2025 年 4 月,Nick Turley 在针对谷歌的垄断审判中代表美国政府作证时透露,OpenAI 曾在前一年提出将谷歌搜索结果集成到 ChatGPT 中。

与此同时,Perplexity 推出了 Comet,这是一款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创新浏览器,具有高级助手功能,可以管理标签页、汇总电子邮件收件箱以及自主与网页内容交互。 

面对 Chrome 在谷歌广泛的生态系统中的根深蒂固的地位、通过 Android 的强大分发能力以及长期以来的用户习惯,这两款浏览器都可能面临相当大的障碍。

这些人工智能浏览器面临的早期挑战包括有限的初始分发渠道、用户对人工智能驱动的隐私的怀疑,以及说服用户从 Chrome 熟悉的生态系统转换的高门槛。

尽管 Chrome 拥有巨大的优势,但 OpenAI 和 Perplexity 的加入表明,用户可能会根据浏览器自主完成任务和提供个性化、情境感知帮助的能力来评估未来的浏览器。

监管压力能否重塑浏览器市场?

浏览器的主导地位历来受到监管部门的审查,21 世纪初针对微软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反垄断案件就是一个教训,该案件针对的是 Internet Explorer 的捆绑销售行为并限制了市场选择。 

谷歌 Chrome 面临越来越多的监管关注,尤其是来自欧盟、英国和美国等有影响力的司法管辖区的关注。这些地区已展现出挑战大型科技公司搜索主导地位的意愿。

加强监管干预可能会限制谷歌利用其 Android 生态系统和搜索主导地位的能力,从而可能限制或消除数十亿设备上的默认浏览器安装。

2018年,欧盟委员会对谷歌处以创纪录的43.4亿欧元罚款,原因是谷歌利用其对安卓系统的控制权,通过让智能手机制造商预装自家应用来不公平地推广这些应用。2022年,罚款金额略有减少,为41.25亿欧元。此类案件表明,未来的监管也可能关注Chrome作为默认浏览器的优势。

如果监管机构强制拆分或提供更清晰的浏览器选择选项,Chrome 强大的默认优势可能会被削弱。 

另一个引人入胜的未来场景是基于区块链或去中心化的浏览器,这些浏览器优先考虑隐私、安全和数据所有权。尽管目前这类浏览器仍属于小众市场,但未来可能会持续增长。

2025 年 5 月 29 日,专为自主代理设计的加密原生浏览器 Donut 宣布已筹集700 万美元的种子前资金,以重新思考用户和人工智能如何与去中心化网络互动。

2022 年,Opera 为 iPhone 和 iPad 推出了一款基于 Web3 的新型加密浏览器,可直接访问去中心化交易所和超过 7,000 个基于 Polygon 的服务。

尽管存在障碍,区块链浏览器仍可能成为可靠的利基挑战者,影响主流浏览标准,并可能塑造用户对在线隐私和数据所有权的期望。

下一场浏览器大战已经到来,由人工智能驱动

浏览器大战的历史清楚地表明了一点:没有哪个领导者能够永远占据主导地位。 

网景公司败给微软是因为发行版的问题。IE浏览器败给Chrome是因为性能问题。虽然像Brave这样注重隐私的浏览器也拥有忠实的粉丝,但在规模至上的领域,它们仍然只是小角色。

现在,一个新的挑战者正在崛起。OpenAI和Perplexity推出的人工智能浏览器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用户对网页浏览的期望:自动化、任务完成和上下文辅助,而不仅仅是速度或简便性。

如果这些工具能够带来真正的价值,尤其是在规模化方面,它们可能会引发自Chrome推出以来最重大的变革。对于目前凭借谷歌生态系统和安卓发行版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Chrome来说,这一刻可能标志着一种由能力驱动的新型竞争的开始。

相关内容